水母网2月1日讯(通讯员 王永梅 曹平)血细胞分析,也就是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可帮助医生及早诊断和鉴别某些疾病,如身体是否有病原体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等。
血常规检测中主要的采血方式分为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采血方法,一般采用肘部静脉穿刺抽血,可用于血常规、生化和免疫等项目;末梢血通常采用指尖血,常用于血常规、血型鉴定和快速血糖检测等。然而不同的采血方法不仅使患者的采血体验不同,还会对血常规检测结果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看到这里,有些人会问
那血常规检测选扎手指还是抽静脉血呢?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采集部位不同
01.末梢采血:血液常规检查采集左手无名指指尖的尺侧血液。
静脉采血:要求患者侧身坐,上身与地面垂直,将手臂置于稳固的操作台面上,肘关节置于垫巾上,使上臂与前臂呈直线,手掌略低于肘部,充分暴露采血部位。
02.样本的区别
本质上没有大的差异,都可以作为血液细胞分析的标本。
末梢采血方法简单,只需用针刺破皮肤,获取毛细血管层面的血即可,但检测结果易受针刺位置和深度等的影响。
静脉采血时,是从肘部静脉采血,无需挤压等操作,检测结果相对稳定。除血气等特殊项目需动脉血外,临床常用的血液化验指标,都以静脉血为参考标准。
那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静脉血和末梢血有初步的认识了。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静脉血比末梢血的结果好,那是不是可以用静脉血完全代替末梢血呢?
答案当然不是。
在实际工作中,虽然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更准确,但是对于难以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比如新生儿、大面积烧伤患者、多次放化疗或血液病的患者等,可采用末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