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动物同好圈

拟人动物同好圈

目录

1 定义

2 角色类型

3 历史

3.1 土壤

3.2 起源(1980s - 1990s)

3.3 全球传播与本地化(2000~至今)

4 Furry社群

4.1 社会性与包容性

5 关于Furry的内外争议

5.1 内部争议

5.1.1 早期论坛时代的夺权

5.1.2 取向、审美之分

5.1.3 公开进行 NSFW 内容活动的争议

5.2 外部争议

6 误传

7 自我批判

8 参考文献

定义[编辑]

拟人动物同好圈(Furry Fandom),中文常称为“兽圈”、“兽迷圈”、“兽同好圈”或“福瑞圈”,其英文表达包括 Furry Fandom、furrydom、furridom、fur fandom 以及 furdom 等。

该术语指代的是一个基于拟人化动物角色审美与创作兴趣而形成的泛兴趣圈。涵盖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绘画、手工艺、原创角色设计、文学创作、服装扮演(Fursuiting)、影视动画、交通等多个领域。

与许多集中化社群不同,拟人动物同好圈具有显著的去中心化特征。这个圈层由分布在各类兴趣社区中的无数子群体组成。只要一个人对拟人动物风格具备审美兴趣,愿意主动获取或创作相关内容,并愿意与拥有类似兴趣的人互动交流,即可被视为属于“拟人动物同好圈”这概述定义之下。

角色类型[编辑]

其成员具有多样化的身份和参与方式,根据其在社群中的主要活动和兴趣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角色:

消费者

指以观赏、收藏、购买或体验拟人动物相关内容为主的群体。他们可能活跃于线上社群、展会等场合,消费对象包括插画、动画、小说、兽装、周边商品等。虽然不一定参与创作,但会参与传播与消费环节,在社群中扮演着支撑内容生态的重要角色,是各类内容产出者的主要受众基础。

绘师

拥有绘画、插图、角色设计等艺术技能的创作者群体。他们创作拟人动物风格的原创或委托作品(如头像、角色立绘、漫画、设定集等),部分绘师也同时参与商业活动,通过作品委托、数字内容售卖等方式获得收入。

装师

掌握兽装(Fursuit)制作工艺的群体。他们可能为自己或他人定制个性化兽装,广泛应用于展会、聚会、表演、视频创作等场景。装师在圈内通常拥有较高的专业门槛。

文创作者

专注于小说、剧本、世界观设定等文字内容创作的人群,常见于Furry题材文学、RPG设定、包含拟人动物的虚构世界观构建相关。

活动组织者

负责举办线上线下聚会(例如兽展)、交流平台等,维护圈层活力与社交网络的建设者。

收藏家/研究者

聚焦于Furry相关艺术品、历史资料、文化现象的收藏与研究,往往对Furry文化发展有较深理解。

其他不便分类的类型

许多人在社群内拥有多种身份,例如许多内容产出者本身也是消费者。

历史[编辑]

兽迷文化(Furry Fandom)是一种聚焦于拟人动物角色创作与交流的亚文化,其起源可追溯至1980年代初期欧美地区的科幻与漫画爱好者社群。随着《Rowrbrazzle》的创刊及相关艺术作品的传播,Furry文化逐渐脱离原有母体,自成体系。此文化于21世纪初传入日本与中国,并在中国大陆形成以贴吧与独立论坛为主的早期社群结构。近年来,随着平台变迁与政策变化,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形态趋于分散,文化共识与身份认同的发展仍在持续之中。

Albedo: Anthropomorphics 中的 埃尔玛·费尔纳

土壤[编辑]

兽迷文化的诞生并非有明确的日期或事件可循。普遍认为,大约在1983年末或1984年初,以 Rowrbrazzle 的创刊作为里程碑,兽迷文化从科幻漫画文化中独立并逐渐形成独立身份。[1]。

Rowrbrazzle 的前身 Vootie 自称为 “Funny Animals 解放阵线”,其中诞生了著名的《猫舞者奥马哈》,Vootie 的创办受到了各类 Funny Animals 内容的启发,包括日本的早期动漫(例如 森林大帝、神奇三人组)跟各类美国的漫画、文学文化(例如 怪猫菲力兹、 沃特希普荒原)等

起源(1980s - 1990s)[编辑]

拟人动物圈的雏形可追溯到1980年劳动节周末:在波士顿举行的第二届北欧科幻大会(NorEasCon II )上(8月29日至9月1日),史蒂夫·加拉奇(Steve Gallacci)在艺术展上展出了其作品《Albedo: Anthropomorphics》中的角色:埃尔玛·费尔纳(Erma Felna)的画作。这幅画作吸引了志同道合者的关注,并促成了一小群人的聚集与讨论,是为 Furry Fandom 最初的表现形式。[2]。

全球传播与本地化(2000~至今)[编辑]

Furry文化最初在欧美地区经过了一段时间发展后,传入了日本及中国,Furry 文化开始起色约在2003年左右,据称大陆的兽迷们于兽人吧进行主要交流及活动,2004年由狼王白牙创办了狼之乐园(由于各个站点关停、帖子被删除等原因,此处无法进行详细陈述,待后来者补充资料)

由于百度的政策更迭,兽人吧有过一段时间的封禁,后于2015年开放,之前的帖子全部不可访问,后经过了“LL事件”与一些其他因素影响,大陆的兽迷社区开始走向原子化,开始蜕变成无数群聊、小论坛、频道等,目前Furry文化的本地共识与社群维系仍处于发展和整合阶段。

Furry社群[编辑]

Furry社群,或简称兽迷圈,是一个由自称 Furry 的爱好者组成的泛爱好者社群,由无数小的中心化群体构成,以散点的形式投射到不同社群

社会性与包容性[编辑]

Furry 社群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社会连接功能。许多加入者的初衷是希望与他人分享对拟人动物角色的兴趣,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但 Furry 社群的意义远不止于兴趣交流。

对一些成员而言,Furry 圈提供了一个相对非评判性的社交空间,使他们能够摆脱现实中的社交障碍、身份困扰或心理压力,自由地表达自我。

由于 拟人动物的设计表达经常用于消除人与人之间关于各类性别、肤色、种族、国家相关的差异,所以许多吉祥物也会使用拟人动物作为设计灵感,这种包容性在兽迷圈中的表达尤其是在性别、性向或边缘化身份认同方面展现出较高的理解与接纳度。

关于Furry的内外争议[编辑]

由于 Furry 社群的去中心化特征,它囊括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年龄层、兴趣取向及价值观的成员。这种高度多元化虽然是其魅力之一,但也常因缺乏统一标准和内部共识而引发摩擦。

此外,一些社群成员在公开平台上不分场合地发表、展示带有争议性的内容,时常引起外界关注甚至舆论攻击。这类事件不仅影响了 Furry 社群的公众形象,也让部分成员在社群内部承受了舆论压力,进一步加剧了圈内的立场分裂与群体隔阂。

内部争议[编辑]

早期论坛时代的夺权[编辑]

详情见:LL事件

事件影响:包括龙吧、furry吧、兽人吧以及各论坛皆一定程度受到了此事件的损坏,群体认同感一定程度上被此事件割裂。

取向、审美之分[编辑]

此处所指“取向”,主要是性取向在 Furry 社群中的体现与争议。Furry 圈向来因其包容性而吸引大量性少数群体(如 LGBTQ+ 成员)参与,这一特征也构成了 Furry 社群与性少数文化间的自然交汇点。

也有部分成员或外部观察者质疑这种交汇是否过度“政治化”了原本纯属艺术或角色扮演的社群。他们认为,以性少数身份认同为出发点的言论或社群组织,有时会将某些话题“道德优先”,使其他成员感到被标签化或意见难以表达,反而引发了逆向排斥。[3]

许多性少数成员也指出这种质疑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压迫或否定,认为反对者实则在试图将社群“去政治化”以排除少数声音,亦或者由于非性少数取向而对性少数取向造成压迫。[4]

也有观点进一步指出,在部分圈层或社交场域中,性少数成员形成了强势舆论结构,不容忍对其观点的反对,甚至将任何“否定”或“中立”立场都视为敌意或歧视。这导致一些非性少数成员感受到言论压抑,认为自己在原本开放的社群中失去了发声空间。

以及少数为了身份政治而诞生的历史虚无主义发言及高戾气的情绪输出。[5]

这种关于表达优先权、身份能见度与社群包容边界的争议近年来成为 Furry 圈内讨论最为激烈的议题之一。

公开进行 NSFW 内容活动的争议[编辑]

Furry 社群中的另一争议焦点,是部分成员在社交媒体或线下聚会中公开展示 NSFW(不适合在工作场合观看)内容的行为。

支持者认为,这属于个人表达自由的一部分,是艺术创作或自我认同的自然延伸。然而,反对者指出,过于公开的 NSFW 内容可能损害社群整体形象,尤其在未成年人可能接触的环境中,容易引发外界质疑或道德争议。

此外,也有声音呼吁对相关内容进行明确分级和场合限定,强调保持公共空间的秩序与适度,是社群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

外部争议[编辑]

Furry 社群的外部争议主要集中在2019年往后,由于“福瑞控是吧”、“狮记事件”、银碳的出圈、石家庄兽聚相关的事件频发,让Furry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主要的点在于对拟人动物爱好的片面看法、强行关联furry与恋兽癖、审美批判与取向批判,由于出圈时大多以负面影响收场,因此许多爱好者更加倾向于“圈子自萌”

误传[编辑]

作为一种以娱乐与艺术表达为基础的亚文化,Furry 文化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客观资料相对有限,尤其在中文语境中更为稀缺。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公众对于 Furry 社群的理解常常停留于片面印象,并认为这些便是社群的全部意义所在。

自我批判[编辑]

Furry 社区有时也会因对各种事物过于宽容而受到批评,尤其是对有争议的恋物癖的过度关注。

特别是对于那些仅仅因为对Furry艺术感兴趣而加入社区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发现社区可以随意将他们与那些似乎与对毛茸茸角色的喜爱完全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这让他们感到痛苦。

然后,其他兽迷就会攻击那些声称不想与社区中所有有争议的元素联系在一起的人,并指责他们损害了社区的稳定。

多年来,许多兽迷因为此类争议和纠纷而悲痛地退圈。

参考文献[编辑]

↑ section about Fred Patten, "The Fur Frontier", archived 2009 Feburary 28 by Internet Archive Wayback Machine,关于 Fred Patten 的部分,“The Fur Frontier”,由 Internet Archive Wayback Machine 于 2009 年 2 月 28 日存档

↑ retrospective-illustrated-chronology-furry-fandom-1966–1996 回顾:1966-1996 年Furry 爱好者图解年表 —— Fred Patten

↑ 浅谈一下兽圈包容性的问题,关于过度宣传LGBT的争议-浅谈一下兽圈包容性的问题

↑ 我觉得那群“正常”福瑞挺烦的,关于感到性开放受到排挤-我觉得那群“正常”福瑞挺烦的

↑ 很早就想吐槽这一点了,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发言-很早就想吐槽这一点了

查看 ·讨论 ·编辑 兽人相关术语(总览)

furry ·拟人动物同好圈(Furry Fandom、兽圈) ·兽装 ·兽设 ·胸卡 ·兽聚 ·兽迷 ·狼人 ·Were ·猫人 ·兽化 ·近兽拟人(Feral) ·兽信仰者 ·等(其余待补充和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