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系统、脂肪组织、纤维组织等构成。
一、腺体
成人乳腺有15~20个腺叶,每一腺叶可分成许多腺小叶,腺小叶由小乳管和相应的腺泡组成。一个乳房的腺叶数目是固定不变的,但小叶的数目和大小却可有很大的变化。
梁医生解读:每个女人的腺叶数目是相对固定的(总公司一共有15-20个分公司),决定一个妈妈产后乳汁量的多少的组织基础,就是你的乳房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有多少腺小叶参与工作(每个分公司的规模及参与程度是不一样的)。
二、导管
每一腺叶有其相应的导管系统,多个小乳管汇集成小叶间乳管,多个小叶间乳管又汇成一根输乳管。输乳管有15~20根,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汇集于乳晕,开口于乳头,称为输乳孔。乳腺导管在乳头部较为狭窄,继之扩大而形成较为膨大的壶腹,以后分支为各级导管,末端导管与腺泡相通。各导管系统之间无吻合支。
梁医生解读:我习惯将乳管系统比喻成大树的根,就像图中所示,地面上突起的树桩就是乳头,乳头下方是一级一级的乳管,呈放射状分布于土壤(乳腺间质)之中,理解这个结构,为后面讲解乳汁的生产和输送就比较简单。
拓展:知道到了导管系统是一级一级随机分枝的,你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我在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科普文章里,没有提到过用针从乳头进入将脓液排除的方法,因为这从解剖学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脓肿本身就在导管内。
那么,网上有些“神人”可以从乳头进针排脓呢?很可能是从乳头进针直接往脓腔方向盲目的穿刺,形成“假道”。这种对乳腺的损伤很大,尤其是感染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造成感染的蔓延。
三、乳头和乳晕
乳头隆起于乳房表面的中央,其周围皮肤有明显的色素沉着,色泽较深的部分为乳晕。正常人的乳头直径约0.8cm~1.5cm,高度平均为1.0cm,哺乳期有适度的增大。乳头、乳晕部含有较多的平滑肌纤维,收缩时可使乳头勃起、变小、变硬,并在哺乳时可挤压导管排出内容物。
乳晕区的皮肤含有丰富的皮脂腺,又称乳晕腺(蒙氏结节),较大而浅表,呈结节状隆起于皮肤表面,妊娠及哺乳期尤为明显,其具有保护皮肤、润滑乳头及婴儿口唇的作用。
梁医生解读:乳头乳晕作为乳汁排乳的唯一通道,它的结构必须要熟悉。这短短一段话里包含了后面很多章节会涉及的内容,乳头过大、乳头内陷、乳头短平、蒙氏结节感染、乳房按摩手术中放松乳晕区的重要性等等,好好理解并熟记这部分内容。
拓展:哺乳期乳腺炎如果发生在乳头乳晕区,我们就称之为“中央型乳腺炎”。这种乳腺炎治疗较困难,且脓肿发生率高,被迫回乳率高。暴力按摩乳头乳晕、乳头皲裂未积极治疗、蒙氏结节感染是导致中央型乳腺炎的三大主要原因。
四、脂肪组织
乳房内脂肪组织的多少是决定乳房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整个乳房除乳晕外均为一层脂肪组织所包围,脂肪层的厚薄因年龄、生育等因素而导致个体差异很大。脂肪层较厚时,乳腺触诊呈均质感;较薄时由于直接触及腺体呈结节感。
梁医生解读:不要说胸大的女人就一定奶水好,如果她的胸只是软绵绵的一团油,腺体很少的话,奶水还真不一定比得上“太平公主”。
最后一句话对于乳房的查体感觉很重要,为什么有的女人乳房摸起来软绵绵很松软,而有些人的摸起来疙疙瘩瘩,而有些摸起来Q弹,就是因为皮下脂肪的厚薄不一样。
因为腺体表面本身就不平整,所以各位在检查乳房时,一定不要对手下疙疙瘩瘩的感觉大惊小怪,总觉得是什么堵塞的乳管或者淤积的乳汁,鉴别正常腺体和乳汁淤积,需要长期反复的实践才能自己总结出来,手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五、纤维组织
乳腺组织被整个地包裹在浅筋膜的浅、深层之间。在乳腺小叶间垂直行走并互相搭连成网状的纤维组织束,称为乳腺悬韧带(Cooper韧带),它可以对乳腺起固定作用,可使乳房既有一定的活动度,在直立时又不至于明显下垂。在病理上,若肿瘤或其他病变侵犯该韧带时,可使之收缩,可引起皮肤粘连或凹陷,形成“酒窝征”。
梁医生解读:有些女人的乳房为什么高耸挺立,有些女人的乳房下垂松弛,就是因为乳腺悬韧带的松紧度有差异。Cooper认为,乳房悬韧带本身就会随着时间而松弛,会在何时发生及如何发生,则因人而异。
经常有哺乳期的妈妈来看门诊,不穿哺乳内衣,问她为什么,她说不方便,勒着不舒服。我就问她,那哺乳胸罩发明出来是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给你增大增重的乳房提供一个很好的承托吗?避免乳房悬韧带的过度拉伸。就像一根橡皮筋,本来弹性很好,长短合适,你持续的给它一个拉力,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它怎么可能还会保持那么好的弹性。
当然了,目前科学家也没有搞明白乳房下垂的真正原因,有些女人不带胸罩依然坚挺。但是,正确佩戴哺乳内衣至少可以避免我们主观上造成的悬韧带过度拉伸的问题,至于身体内在的机制我们就无法避免了。
下期预告:乳房的分区及其意义。